真人無碼作愛免費視頻禁hnn廣東省小額貸款公司協會
當前位置:首頁 > 協會動態

【協會動態】【協會動態】省小貸協會受邀參加“粵港澳大灣區金融發展論壇”

時間:2020-07-20
『【1】』   今年是我國改革開放40周年,也是習總書記賦予廣東“四個走在全國前列”、“當好兩個重要窗口”的重大使命之年。2018年10月下旬,習總書記再次視察廣東時提出了“要把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作為廣東改革開放的大機遇、大文章,抓緊抓實辦好”的發展思路。為把習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徹底落實到實際工作中去,2019年1月7日,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廣東省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主辦,廣東金融智庫聯合會和廣東金融高新區共同承辦的首屆“粵港澳大灣區金融發展論壇—金融改革開放合作共融的新機遇”在廣東省金融高新區順利舉辦。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鳴、廣東省人民政府副省長歐陽衛民、廣東省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黨組書記兼局長何曉軍、中共佛山市市委副書記兼佛山市人民政府市長朱偉以及國家金融部門相關領導和著名專家學者出席了會議。副省長歐陽衛民出席在廣東金融高新區舉辦的首屆粵港澳大灣區金融發展論壇并致辭。歐陽衛民指出,改革開放40年來,粵港澳金融合作不斷深化,隨著“一帶一路”、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加快推進,在構建優勢互補、舉措聯動、資源融合的金融發展新格局方面將大有可為。接下來,廣東將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廣東重要講話精神,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擴大開放,攜手港澳積極構建國際化的現代金融體系,大力促進貿易和投融資便利化,有序推動金融市場互聯互通。希望三地業界、學界加強溝通交流,激蕩智慧、共謀發展,為助推粵港澳大灣區金融建設注入蓬勃動力。   這場思維盛宴也為佛山金融創新發展打開新思路。當前,佛山正全力深化金融科技產業融合發展,從貸、債、股三方面精準發力,引導金融活水更好地澆灌實體經濟。佛山市市長朱偉在致辭時表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是佛山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大機遇。佛山將狠抓創新要素、金融資源、加速流動配置的機遇,深化與大灣區各城市的合作交融,吸引更多的金融機構落戶佛山,支持金融資本投資佛山,引進培育更多的金融領域高端人才落戶佛山,力爭將廣東金融高新區打造成為粵港澳大灣區的金融大數據服務基地和產業金融高地。   發展科技金融 推動跨境合作   金融發展是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促進粵港澳金融改革開放、服務實體、防范風險是三地共同的重任。在昨日舉行的粵港澳大灣區金融論壇上,來自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香港國際金融協會和國家以及三地金融監管部門的專家學者濟濟一堂,共同就如何進一步深化大灣區內各個城市的金融開放合作、加強城市間的產業互動、防范金融風險、跨境金融等話題進行探討。   專家們認為,粵港澳大灣區具有明顯的區位優勢、產業優勢和人力優勢,可建設成為我國金融開放的先行區和試驗田,并在探索粵港澳大灣區內合格金融機構“單一通行證”制度上有所突破。   探索灣區金融機構“單一通行證”制度   跨境是粵港澳金融合作最突出的特點,也是資金流動便利化的必然要求。粵港澳大灣區內的跨境金融業務不只是珠三角九市與港澳的往來合作,更包括與其他國家的互通有無。一段時間以來,粵港澳大灣區在拓寬和完善NRA賬戶功能、推進資本市場互聯互通、開展五大跨境金融業務、構建區內跨境資金雙向流通機制等方面走在全國前列。   在全球經濟一體化格局下,企業跨境經濟活動日益活躍,對于跨境金融服務的需求更加強烈。廣東省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黨組書記、局長何曉軍認為,在彌合金融法律和金融體系差異方面,歐盟的“單一通行證”制度值得借鑒。   首屆粵港澳大灣區金融發展論壇在南海舉行,搭建起央地金融改革發展與政策研究的交流合作平臺。   “未來可以在CEPA框架基礎上,進一步探索粵港澳大灣區內合格金融機構‘單一通行證’制度。”何曉軍建議,獲準“單一通行證”的合格金融機構,可自由在粵港澳大灣區內開展業務,港澳金融機構只須首先報備港澳金融監管部門,由該部門通知廣東和深圳金融監管部門,即可來灣區的內地地區開展業務,無須內地金融監管部門再進行準入審批,也無須在內地單獨設立子公司。他表示,這一探索可以先在保險行業開展,之后再向其它金融業務領域拓展。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鳴也持類似觀點。他表示,在“一國兩制”背景下,“三稅區、三法律、三貨幣”既是粵港澳大灣區的獨特優勢,也是挑戰。如果不能通過合作創新克服制度障礙,金融業優勢就難以發揮。他建議,銀行和保險業機構準入門檻尚有適當調低的空間,可推動大灣區內進一步放寬金融機構準入條件。此外,他還建議鼓勵中資機構在港澳設置分支機構,支持內地企業在香港設立資本運行中心以及企業財資中心。   促進科技金融發展 打造全球金融高地   在粵港澳大灣區的城市群中,香港是全球一流的國際金融中心,珠三角是內地改革開放前沿及體制機制創新高地,擁有產業體系完備、科技研發轉化能力強、人力資本雄厚、金融業發達等優勢,同時具有金融、技術創新與產業發展良性互動的重要基礎。王一鳴認為,以金融發展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就要大力發展科技金融。“建議支持香港私募基金投資內地科技企業,允許符合條件的內地科技企業進入香港上市融資。”   何曉軍表示,科技創新不僅能為粵港澳大灣區帶來經濟發展動力,科技的運用同樣能夠拓展金融合作的可能性邊界,推動更有效、更平穩的融合發展。   他認為,港澳地區由于金融市場空間相對狹小,在金融基礎設施建設方面需求和投入動力不足,需要內地城市予以支持和推動。通過發展科技金融,建設高度信息化的跨境支付、結算體系,高度便利化的跨境供應鏈、貿易鏈投融資平臺,推動大灣區內的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暢通融合。   “過去我們的改革、金融開放是漸進式的,而未來粵港澳大灣區的制度改革,要有更大膽、更徹底、更系統的制度性開放。”香港國際金融協會會長、北京大學匯豐商學院教授肖耿表示,金融為實體經濟服務,又是生態化系統,不能碎片化,必須系統性開放。   防控金融風險 建立多層次金融治理體系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健全金融監管體系,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當前,我國正處于金融業數字化轉型期,中國人民銀行原副行長、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會長李東榮認為,這是一個機遇與風險并存的過程。   “金融業數字化轉型,可以有效提升金融對實體經濟的適應性和靈活性。而隨著金融業數字化的發展,金融監管不可避免地面臨更多挑戰,更容易伴隨多重風險的疊加效應。金融風險發生的隱秘性、傳播性,對實現金融監管和穩定提出更高要求。”李東榮說,這需要多層次金融治理體系,封閉式的思路將難以適應要求。金融基礎設施作為關鍵節點,是防范金融風險交叉感染的重要節點,對安全性、穩健性、高效性的要求也將更加突出。   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原副主席魏迎寧就地方金融監管發表見解。他指出,以往監管責任不明確,現在則劃歸地方,防范金融風險已成為地方的基本任務。他強調,監管部門要協調好與金融機構的關系,防范風險跨地區跨行業傳遞。同時也必須在防控風險的前提下,讓金融更好為實體經濟服務。 『【2】』   廣東省小額貸款公司協會受邀參加此次論壇,會長單位帶隊與多個小貸公司代表出席活動現場,并與金融屆各路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吸取在經濟新常態下的金融業發展的新思路和新舉措。來自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香港國際金融協會和國家以及三地金融監管部門的專家學者圍繞粵港澳大灣區金融發展積極建言獻策、進行討論交流。

廣東(dong)省小(xiao)額(e)貸款公(gong)司協會官方網站 search-cn.com.cn 網站內容均屬廣東(dong)省小(xiao)額(e)貸款公(gong)司協會版(ban)權(quan)所有,未經許可不得(de)轉載。

Copyright 2012 ~ 2016 search-c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廣州市越秀區越華路112號珠(zhu)江國際大廈8樓(lou)802B  電(dian)話:020-89812653  郵(you)箱:gam_2011@163.com

粵(yue)ICP備12013978號(hao)-1

Copyright 2012 ~ 2020 search-c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廣東省(sheng)小額貸款公司協會

粵ICP備(bei)12013978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