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銀行黨委書記、銀保監會主席
郭樹清
(2020年12月8日)
女士們,先生們,朋友們!
很(hen)榮幸受(shou)邀(yao)參(can)加(jia)本屆新加(jia)坡金(jin)融(rong)科(ke)技節(jie)。借此(ci)機會,很(hen)高興與大家分享中(zhong)國金(jin)融(rong)科(ke)技實(shi)踐和(he)我們(men)的一些思考。
一(yi)、中國(guo)的金融科(ke)技應用取得很大成績
近年來,金融科技在中國(guo)迅猛(meng)發展(zhan)。金融機構數字(zi)化轉(zhuan)型持續推進,產品和工具(ju)應用日益(yi)豐富(fu),金融服務的效率和包容性(xing)大幅提高。
隨著電子支付特別是移動支付的普及,中(zhong)國已實現基本金融服務城鄉全覆蓋。即使在最偏遠的農村地區,每個成年人也都有自己的銀行賬戶。中國的移動支付普及率和規模位居全球首位,存款、取款和匯款幾乎都實現了實時到賬。網上消費蓬勃發展,城鄉居民生活更加方便。
數字信貸(dai)(dai)從根本上改善了對小微企業(ye)、個體(ti)工商(shang)戶和農戶的貸(dai)(dai)款服務。銀行等機構利用大數據開展智能風控,減少對抵押物的依賴,大大提高了融資的可得性。截至今年10月末,中國銀行業服務的小微企業信貸客戶已達到2700萬,普惠型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貸款同比增速超過30%,農戶貸款同比增速達14.3%。
數字保(bao)(bao)險顯著拓寬(kuan)了(le)保(bao)(bao)險覆蓋范圍。中國基本養老保險已覆蓋近10億人,基本醫療保險覆蓋超過13億人,并已實現跨省結算。保險機構運用視頻連線和遠程認證等科技手段,實現業務關鍵環節線上化。今年上半年,互聯網人身險保費收入同比增長12.2%,互聯網財產保險公司保費收入同比增長44.2%。
金融數字化為脫貧攻(gong)堅作(zuo)出了巨大貢獻。由于有多種數字化工具的支持,金融機構可以精準幫扶貧困戶發展適宜產業。截至今年9月末,全國扶貧小額信貸累計發放5038億元,支持貧困戶1204萬戶次。同時,銀行搭建網絡供應鏈平臺,建立產銷對接機制,通過線上營銷、征信、擔保、支付,幫助貧困戶將農副產品銷往各地。
金融科技有力地支持了中國的防疫(yi)抗疫(yi)。金融機構加速優化手機APP等“非接觸式”服務,提供安全便捷的“在家”金融產品,保障了基本金融業務不中斷。不少金融機構通過互聯網開辟綠色通道,大幅提高金融服務時效,支持各類企業迅速復工達產。
二、應(ying)對金(jin)融科技挑戰的經驗(yan)教訓
中國金融(rong)科技應用(yong)整(zheng)體上在法律(lv)規范和風險監管等方面是“摸著石頭過河”,遇(yu)到過不少問題(ti),也積累了(le)一些經驗(yan)教訓(xun)。這(zhe)里列(lie)舉幾個案例。
第一,全面整治P2P網(wang)貸(dai)機(ji)構。P2P網貸機構本來定位為金融信息中介,但在實踐中,絕大多數機構事實上開展了信貸和理財業務。據統計,過去14年里先后有1萬多家P2P上線,高峰時同時有5000多家運營,年交易規模約3萬億元,壞賬損失率很高。近年來,我們持續清理整頓,到11月中旬實際運營的P2P網貸機構已經全部歸零。
第(di)二,規(gui)范第(di)三方支付平臺投資功能。過去一個時期里,一些第三方支付公司對客戶網絡購物備付金附加投資理財功能。投資收益遠高于同期銀行存款利率,而且可以隨時贖回,對銀行存款和正常資管市場帶來很大沖擊。這種投資方式類似于貨幣市場共同基金(MMMF),但沒有受到同等性質的監管,存在違法違規,包括洗錢等隱患。現在,第三方支付公司已將備付金統一繳存至央行,附加的投資理財產品回歸貨幣基金本源。
第(di)三,推動互聯網金(jin)融機構審慎經營(ying)。一些互聯網金融機構通過各類消費場景,過度營銷貸款或類信用卡透支等金融產品,誘導過度消費。有的機構甚至給缺乏還款能力的學生過度放貸,出現違約之后進行強制性催收,引發一系列社會問題。對此,我們堅持對同類業務統一監管標準,堅決制止監管套利。
第四,彌補數據隱私保(bao)護制(zhi)度漏洞。一些科技公司利用市場優勢,過度采集、使用企業和個人數據,甚至盜賣數據。這些行為沒有得到用戶充分授權,嚴重侵犯企業利益和個人隱私。為此,《民法典》明確了個人信息受法律保護,國家層面制定《個人信息保護法(草案)》,監管部門正在研究制定金融數據安全保護條例,構建更加有效的保護機制,防止數據泄露和濫用。
三、有待深入研(yan)究和解決的問題
面對金融科技的持(chi)續(xu)快速發展,我們將堅(jian)持(chi)既鼓勵創(chuang)新又守牢底(di)線的積極審慎態(tai)度(du),切實(shi)解決好面臨的新問(wen)題新挑戰。
第一,重視(shi)網絡安(an)全問題(ti)。目前,中國銀行業務離柜交易率已達到90%以上,金融服務對網絡高度依賴。相對傳統風險,網絡風險擴散速度更快、范圍更廣、影響更大。突發性網絡安全事件也對金融機構的應急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
第(di)二,促進更公(gong)平的市場競爭。金融科技行業具有“贏者通吃”的特征。大型科技公司往往利用數據壟斷優勢,阻礙公平競爭,獲取超額收益。傳統反壟斷立法聚焦壟斷協議、濫用市場、經營者集中等問題,金融科技行業產生了許多新的現象和新的問題。我們可能需要更多關注大公司是否妨礙新機構進入,是否以非正常的方式收集數據,是否拒絕開放應當公開的信息,是否存在誤導用戶和消費者的行為,等等。
第三,關注(zhu)新(xin)型“大(da)而(er)不(bu)能(neng)倒”風險。少數科技公司在小額支付市場占據主導地位,涉及廣大公眾利益,具備重要金融基礎設施的特征。一些大型科技公司涉足各類金融和科技領域,跨界混業經營。必須關注這些機構風險的復雜性和外溢性,及時精準拆彈,消除新的系統性風險隱患。
第四(si),明確數(shu)據權益歸屬。中國政府已明確將數據列為與勞動、資本、技術并列的生產要素,數據確權是數據市場化配置及報酬定價的基礎性問題。目前,各國法律似乎還沒有準確界定數據財產權益的歸屬,大型科技公司實際上擁有數據的控制權。需要盡快明確各方數據權益,推動完善數據流轉和價格形成機制,充分并公平合理地利用數據價值,依法保護各交易主體利益。
第五,加強數據跨境(jing)流動國際協調。中國近期提出《全球數據安全倡議》,呼吁各國尊重他國主權、司法管轄權和對數據的安全管理權。我們將堅持發展和安全并重原則,與各國加強協調合作,構建更加開放、公正、非歧視性的營商環境。
女士們(men),先生們(men)!
數字經濟蓬勃發展,各(ge)國利益更(geng)加緊密相連。我們愿與各(ge)國攜(xie)手,共同促進金融科技(ji)健康有(you)序發展。
祝本(ben)屆金(jin)融(rong)科(ke)技節圓滿成功!
祝各位(wei)同(tong)事和朋友身體健康(kang)!
謝(xie)謝(xie)大家!
文稿來源:中國人民銀行
廣東省小(xiao)額貸款(kuan)公司協會官方網站 search-cn.com.cn 網站內(nei)容均屬廣東省小(xiao)額貸款(kuan)公司協會版(ban)權所有,未(wei)經許可不得(de)轉載。
Copyright 2012 ~ 2016 search-c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廣(guang)州市越秀區越華(hua)路112號珠(zhu)江國(guo)際大廈8樓802B 電(dian)話:020-89812653 郵(you)箱:gam_2011@163.com
粵ICP備12013978號(hao)-1
Copyright 2012 ~ 2020 search-c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you):廣(guang)東省小(xiao)額(e)貸款公司協(xie)會
粵ICP備12013978號-1